蛙农转型:牛蛙预制菜或成为走出价格低迷困境的新机

今年下半年以来,我国蛙农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。蛙价持续低迷,成蛙价格一度跌至每斤 4.5 元,较上半年的 7-9 元/斤价格接近腰斩。在养殖成本为每斤 6.5-7 元的情况下,每斤亏损 2-2.5 元,使蛙农们面临亏损和资金流紧张的双重夹击。

 

等待出售的牛蛙

 

 
 

市场低迷的多重原因

市场低迷的原因错综复杂。首先,市场供过于求,牛蛙总产量可能超过 100 万吨,而整体水产市场的消费预期并不乐观。其次,冷库中的冻蛙量趋近饱和,市场上卖不完的蛙无处可去。此外,地方政府加大了对非法养殖的打击力度,大量“拆迁蛙”冲击市场,导致局势雪上加霜。

 

蛙厂拆除

 

 

两难选择使蛙农陷入绝境

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,蛙农们陷入两难的选择:卖出蛙肉以缓解资金压力,但售价过低导致亏本;不卖则高昂的养殖成本使得有限的资金流更加紧张。在此,一些蛙农甚至被迫以低至每斤 2.5 元的价格卖出蛙肉,市场的严峻形势可见一斑。

 

 

 

转型预制菜成为新的希望

然而,伴随着预制菜的火热,或将给蛙农们的转型带来新的思路。我国预制菜行业处于起步阶段,但随着冷链物流升级带动产品供给增加,预制菜 B、C 端市场有望持续迎来需求高峰。据艾媒咨询数据,2022 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 4196 亿元,同比增长 21.3%。预计到 2026 年,市场规模将达 1.07 万亿元。预制菜的标准化、低损耗以及高流转的工业化特性,加上国家陆续出台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文件,预制菜行业成为下一个拥有万亿规模的市场指日可待。最近,马云斥资千万元成立“马家厨房”,瞄准预制菜市场。此举标志着预制菜迎来了资本的关注,成为新的投资热点。

 
 

牛蛙预制菜的优势与挑战

牛蛙预制菜被认为是低脂肪、低热量、高蛋白的美味食材,虽然市场表现尚未与小龙虾等热门水产匹敌,但牛蛙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。其与其他食材搭配性强,适应多种口味和烹饪方式,为预制菜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。牛蛙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,提高了亩产量和出肉率,加上养殖周期短,这为预制菜提供了稳健充足的原材料供应。然而,转型预制菜也面临一些挑战。技术难关和口味复原度成为制约因素。在预制菜的生产过程中,如何保持牛蛙原有的口感,接近店内烹制的效果,是一个技术难题。消费者是否接受经过预制的产品,尤其是对于讲究口感的食材,是一个需要克服的挑战。此外,预制菜行业目前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,导致在生产加工环节中难以实现严格监管,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。

 

蛙好牛预制菜

 

 

 

结语

 

总体而言,牛蛙预制菜有望成为蛙农们走出困境的新出路。面对当前低迷的市场状况,转型进入预制菜行业是一个积极的尝试。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支持,牛蛙预制菜有望在预制菜市场中崭露头角,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。蛙农们或许可以通过这一新的产业链,找到摆脱价格低迷的新途径。在面临艰难的时刻,转型与创新或将为蛙农们带来新的曙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发表时间:2023-12-08 11:50